1. <blockquote id="78bhg"></blockquote>

        <legend id="78bhg"><tfoot id="78bhg"></tfoot></legend>
      2. 国产精品免费一区二区视频_成人免费无码大片在线观看_国产精品主播一区二区_国产91探花精品一区二区

        banner_ad_1
        出警規(guī)范執(zhí)法(三)
        2022-03-10 01:44
        來源:政華教育

        出警規(guī)范執(zhí)法(三)

        對公民報案的處置

        【操作規(guī)程】

        1.接受報案,并對相關情況進行詢問;必要時可以錄音。

        2.向報案人說明誣告應負的法律責任。

        3.將詢問筆錄向報案人宣讀,經(jīng)其核對無誤后,簽名或者蓋章。

        4.詢問被扭送人,并制作詢問筆錄,必要時可以錄音。

        5.將詢問筆錄向被扭送人宣讀,經(jīng)其核對無誤后,簽名或者蓋章。

        6.制作《接受刑事案件登記表》。

        7.審查報案人提供的相關證據(jù)。

        8.根據(jù)報案線索和相關證據(jù),初步判明犯罪事實是否發(fā)生,是否需要追究刑事責任,是否屬于本機關管轄。

        9.符合立案條件的,制作《呈請立案報告書》。

        10.經(jīng)辦案單位負責人同意,報縣級以上公安機關負責人批準,予以立案。

        【注意事項】

        1.詢問報警人的要求,詢問報警人的姓名、地址、工作單位、聯(lián)系方式,對案情知悉的情況。

        2.報案人如果不愿公開自己姓名的,應當為其保守秘密。

        3.注意保護報案人及其近親屬不受打擊報復。

        4.被扭送人身上有傷的,及時了解受傷的原因并通過拍照、詢問等方式取證。對傷情較重或者被扭送人要求到醫(yī)院治療的,通知120急救中心前來搶救或者設法將其送往醫(yī)院救治。

        5.如果被扭送人拒絕接受調(diào)查要求離開的,對案件性質(zhì)不明的,民警可以對其采取治安傳喚;對案件性質(zhì)明確屬于刑事案件的,及時立案采取刑事強制措施。

        6.決定不予立案的,制作《不予立案通知書》,在7日內(nèi)送達控告人;告知控告人對不立案決定不服的,可以在收到《不予立案通知書》后7日內(nèi)向原決定的公安機關申請復議,或者向同級人民檢察院提出申訴。

        7.對于應由人民檢察院、人民法院管轄或者其他行政機關管轄的案件,在24小時內(nèi),移送主管機關處理,將案件移交情況通知報案人。

        【主要法律、法規(guī)依據(jù)】

        依據(jù)一:

        公安機關、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對于報案、控告、舉報,都應當接受。(《刑事訴訟法》第84條3款)

        依據(jù)二:

        報案、控告、舉報可以用書面或者口頭提出。接受口頭報案、控告、舉報的工作人員,應當寫成筆錄,經(jīng)宣讀無誤后,由報案人、控告人、舉報人簽名或者蓋章。(《刑事訴訟法》第85條)

        依據(jù)三:

        人民法院、人民檢察院或者公安機關對于報案、控告、舉報和自首的材料,應當按照管轄范圍,迅速進行審查,認為有犯罪事實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時候,應當立案。(《刑事訴訟法》第86條)

        依據(jù)四:

        公安機關接受案件時,應當制作《接受刑事案件登記表》,作為公安機關受理刑事案件的原始材料,并妥善保管、存檔備查。(《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(guī)定》第156條)

        依據(jù)五:

        公安機關受理案件后,經(jīng)過審查,認為有犯罪事實需要追究刑事責任,且屬于自己管轄的,由接受單位制作《刑事案件立案報告書》,經(jīng)縣級以上公安機關負責人批準,予以立案。(《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(guī)定》第162條1款)

        依據(jù)六:

        人民警察依法執(zhí)行下列任務,遇到違法犯罪分子可能脫逃、行兇、自殺、自傷或者有其他危險行為的,可以使用手銬、腳鐐、警繩等約束性警械:

        (一)抓獲違法犯罪分子或者犯罪重大嫌疑人的。(《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使用武器警械條例》第8條1項)

        依據(jù)七:

        對于有控告人的案件,決定不予立案的,公安機關應當制作《不予立案通知書》,在七日內(nèi)送達控告人。

        控告人對不立案決定不服的,可以在收到《不予立案通知書》后七日內(nèi)向原決定的公安機關申請復議。(《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(guī)定》第163條)

         

        如何做好“告知”?

        【操作規(guī)程】

        1.表明民警的姓名和單位。

        2.告知查明的違法事實。

        3.告知做出處罰的理由。

        4.告知做出處罰的依據(jù)。

        5.告知當事人享有陳述和申辯的權(quán)利。

        6.告知當事人對做出的處罰不服,有權(quán)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。

        7.告知當事人對做出的行政拘留處罰不服,在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的同時,可以向做出行政拘留決定的公安機關提出暫緩執(zhí)行行政拘留的申請。

        8.聽取當事人的陳述和申辯,并做好記錄。

        9.向當事人宣讀(或當事人閱讀)告知記錄。

        10.當事人在告知記錄上簽名(蓋章)、捺指印,告知時間填寫年月日時分。

        【注意事項】

        1.應當將告知的內(nèi)容如實記錄在案備查。

        2.對符合聽證范圍的行政處罰,辦案人員履行告知程序后,當事人明確表示放棄聽證的,公安機關可以直接做出行政處罰;當事人未明確表示放棄聽證權(quán)利的,在法定申請聽證(告知后3日)的期限內(nèi),公安機關不得做出行政處罰。

        3.當事人放棄聽證或者撤回聽證要求后,處罰決定做出前,又提出聽證要求的,只要在聽證申請有效期限內(nèi),應當允許。

        4.因違法犯罪嫌疑人逃跑等原因無法履行告知義務的,公安機關可以采取公告方式予以告知。自公告之日起7日內(nèi),違法犯罪嫌疑人未提出申辯的,可以依法做出行政處罰決定。

        公告的范圍和方式應當便于公民知曉,可以采取在派出所公告欄公告、在違法犯罪嫌疑人原住所地張貼公告、在報紙上刊登公告等方式。應當在案卷中記載公告的情況;公告的期限應當計入辦案期限。

        5.擬做出的行政處罰符合聽證范圍的,應當告知擬做出行政處罰的種類和幅度,并告知有要求聽證的權(quán)利。

        【主要法律、法規(guī)依據(jù)】

        依據(jù)一:

        行政機關在作出行政處罰決定之前,應當告知當事人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事實、理由及依據(jù),并告知當事人依法享有的權(quán)利。(《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》第31條)

        依據(jù)二:

        公安機關作出治安管理處罰決定前,應當告知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人作出治安管理處罰的事實、理由及依據(jù),并告知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人依法享有的權(quán)利。

        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人有權(quán)陳述和申辯。公安機關必須充分聽取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人的意見,對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人提出的事實、理由和證據(jù),應當進行復核;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人提出的事實、理由或者證據(jù)成立的,公安機關應當采納。(《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》第94條1、2款)

        依據(jù)三:

        適用一般程序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,采用書面形式或者筆錄形式告知。(《公安機關辦理行政案件程序規(guī)定》第143條2款)

        依據(jù)四:

        對違法行為事實清楚,證據(jù)確實充分,依法應當予以行政處罰,因違法行為人逃跑等原因無法履行告知義務的,公安機關可以采取公告方式予以告知。自公告之日起七日內(nèi),違法犯罪嫌疑人未提出申辯的,可以依法作出行政處罰決定。(《公安機關辦理行政案件程序規(guī)定》第144條)

         

        怎樣做好“送達”?

        【操作規(guī)程】

        1.被處理人在場的,在宣告后將決定書當場交付,由被處理人在附卷的決定書上簽名或者蓋章,被處理人拒絕的,由辦案民警在附卷的決定書上注明。

        2.被處理人不在場的,在做出決定的7日內(nèi)將決定書送達被處理人,治安管理處罰決定書應當在2日內(nèi)送達。

        3.送達決定書應當首先采取直接送達方式,交給受送達人本人;受送達人不在的,可以交付其成年家屬、所在單位的負責人員或者其居住地居(村)民委員會代收。

        4.受送達人本人或者代收人拒絕接收或者拒絕簽名和蓋章的,送達人可以邀請其鄰居或者其他見證人到場,說明情況,把文書留在受送達人處,在送達回執(zhí)上注明拒絕的事由、送達日期,由送達人、見證人簽名或者捺指印。

        5.無法直接送達的,委托其他公安機關代為送達,或者郵寄送達。

        6.采取上述送達方式仍無法送達的,可以公告送達。

        【注意事項】

        1.公告的范圍和方式應當便于公民知曉,可以采取在派出所公告欄公告、在受送達人原住所地張貼公告、在報紙上刊登公告等方式。公告期限不得少于60日。

        2.送達對單位做出的處罰決定和其他行政處理決定,應當由法人的法定代表人、該組織的主要負責人或者辦公室、收發(fā)室、值班室等負責收件的人簽收或蓋章,拒絕簽收或者蓋章的,適用留置送達。

        3.在采取直接送達、留置送達、郵寄送達(委托送達)、公告送達等方式送達決定書時,應當在上一方式無法送達的情況下,才可以采取下一送達方式。

        4.違法犯罪嫌疑人拒絕提供地址的,首先應選擇直接送達的方式;如果無法直接送達,則采用公告送達的方式。

        5.郵寄送達的,應當采取掛號郵寄的方式進行,并附有送達回證。掛號信回執(zhí)上注明的收件日期與送達回證上注明的收件日期不一致的,或者送達回證沒有寄回的,以掛號信回執(zhí)上注明的收件日期為送達日期。

        【主要法律、法規(guī)依據(jù)】

        依據(jù)一:

        行政處罰決定書應當在宣告后當場交付當事人;當事人不在場的,行政機關應當在七日內(nèi)依照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(guī)定,將行政處罰決定書送達當事人。(《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》第40條)

        依據(jù)二:

        公安機關應當向被處罰人宣告治安管理處罰決定書,并當場交付被處罰人;無法當場向被處罰人宣告的,應當在二日內(nèi)送達被處罰人。決定給予行政拘留處罰的,應當及時通知被處罰人的家屬。

        有被侵害人的,公安機關應當將決定書副本抄送被侵害人。(《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》第97條)

        依據(jù)三:

        公安機關送達法律文書,應當遵守下列規(guī)定:

        (一)辦案人民警察依照簡易程序作出當場處罰決定的,應當將決定書當場交付被處罰人,并由被處罰人在備案的決定書上簽名或者蓋章;被處罰人拒絕簽名和蓋章的,由辦案人民警察在備案的決定書上注明;

        (二)除本款第一項規(guī)定外,公安機關作出行政處罰決定和其他行政處理決定,應當在宣告后將決定書當場交付被處理人,并由被處理人在附卷的決定書上簽名或者蓋章,即為送達;被處理人拒絕簽名和蓋章的,由辦案人民警察在附卷的決定書上注明;被處理人不在場的,公安機關應當在作出決定的七日內(nèi)將決定書送達被處理人,治安管理處罰決定應當在二日內(nèi)送達。

        送達法律文書應當首先采取直接送達方式,交給受送達人本人;受送達人不在的,可以交付其成年家屬、所在單位的負責人員或者其居住地居(村)民委員會代收。受送達人本人或者代收人拒絕接收或者拒絕簽名和蓋章的,送達人可以邀請其鄰居或者其他見證人到場,說明情況,把文書留在受送達人處,在送達回執(zhí)上注明拒絕的事由、送達日期,由送達人、見證人簽名或者捺指印,即視為送達。

        無法直接送達的,委托其他公安機關代為送達,或者郵寄送達。

        經(jīng)采取上述送達方式仍無法送達的,可以公告送達。公告的范圍和方式應當便于公民知曉,公告期限不得少于六十日。(《公安機關辦理行政案件程序規(guī)定》第29條)

        微信
        QQ
        公眾號
        微博
        聯(lián)系電話
        国产精品免费一区二区视频_成人免费无码大片在线观看_国产精品主播一区二区_国产91探花精品一区二区
            1. <blockquote id="78bhg"></blockquote>

              <legend id="78bhg"><tfoot id="78bhg"></tfoot></legend>
            2. 霍林郭勒市| 象州县| 犍为县| 天峨县| 郑州市| 湟源县| 古蔺县| 山东省| 乐清市| 巴东县| 宜川县| 玉屏| 苍溪县| 安化县| 莱州市| 四子王旗| 合川市| 山东省| 常德市| 方山县| 黄浦区| 郎溪县| 绥阳县| 阿坝县| 五常市| 大兴区| 房山区| 容城县| 肃北| 赞皇县| 洪泽县| 铜陵市| 拉萨市| 长白| 贵州省| 始兴县| 鹤壁市| 遵化市| 长武县| 汶川县| 延安市|